虧空
關燈
小
中
大
虧空
“公主,在下大理寺丞楊旌,”一名約莫不惑之年的大臣走入內府大堂,此人既不推諉也不爭辯,只例行公事般解釋道:“大理寺歷年均於入秋前舊案堆積,為免延誤秋後問斬,查案耗財費力,一時未能周轉,臣已將寺中賬簿一並帶來,絕非弄虛作假,懇請公主過目。”
沈緹意依言接過簿冊翻看,心中想起周霆與昨夜對她說過的話。
“據我所知,朝中欠款未結的有幾撥人。”周霆與在素白紙上寫下一道橫。
“第一種,是事出有因、銀子都花在刀刃上的人。這些人欠下的數額不大,但必然經年帳上有名,朝廷發放俸祿有限,他們無法改變現狀,苦不堪言,而你,就要做這個救他們脫離苦海的活菩薩,施以恩惠。”
沈緹意思量片刻,“大理寺上下宵衣旰食,實乃砥柱中流,欠款一事楊大人無須掛心,食君之祿,分君之憂[壹],大梁不能寒了人心。”
楊旌聞言一怔,他到這來,早已做好了如往年一般有苦說不出的準備,現下反倒挨了一頓誇。
“此乃微臣分內之事,多謝公主體恤。”
有驚無險。
楊旌跨出內府大門時心中還默念著這四個大字。
難道,真如他人所說,這位公主就是一只虛張聲勢的紙老虎麽?
可她切切實實看了賬本,那些話聽著也像肺腑之言。
也罷,楊旌決定不再深想,這躲不開扛不起的擔子總算是卸下了。
*
第二名入堂的大臣,顯然沒那麽好對付。
“公主,我所借款項只用於荊州事務,去歲荊州瘟疫大作,死傷無數,足有萬餘人,荊州元氣大傷,絕無私用公款之事,望公主明鑒。”荊州鎮守鄭臨益道。
同楊旌一樣,鄭臨益也呈上了一本記載詳實的縣志,幾乎無可挑剔。
沈緹意細細地看,終於開口:“鄭大人,你給出的縣志的確找不出錯漏。”
“既然如此,”鄭臨益謙謙有禮地應道,“便請公主再給些時日,臣一定將餘款還清。”
“這本縣志找不出錯漏,但荊州總督袁光政交到我手上的,可就不一樣了。”
鄭臨益身為鎮守,與荊州總督共事多年,兩者各執一詞,必然有一方心懷鬼胎。
“觀其年份,兩本縣志出自同一時段,為何一本雜亂無章、一本井井有條?”
沈緹意命人取來另一本外形相差無幾的縣志,攤開在鄭臨益跟前。
鄭臨益反應出人意料地快,“我此番代總督前來,早已將舊賬逐一清理,做足萬全準備才敢面聖,這本過時的縣志,不知是哪路煽風點火的宵小作亂,公主萬不要被小人迷惑!”
沈緹意一時無言,話已經說得夠清楚,這人是不見棺材不掉淚那一掛的,既然這樣,她也不介意把那層窗戶紙挑破。
“當年,荊州有個青年剛升任鎮守,便發覺與自己共事的同僚完全不是一路人,此人行事陰險,昏庸暴虐,與其共事的前幾任鎮守皆不勝其苦。”
“這人起初容不得這等奸詐小人擋在前路礙眼壞事,因而他決定同此人較量一番,哪怕撞個頭破血流,後來卻被一人勸阻......”
鄭臨益聽著沈緹意言語,心中竟自然而然地接上她話裏的未盡之語。
“此人是小人不假,若是整垮了他,臨益,你能保證後來居上者就是正人君子麽?不如找出他致命的弱處——袁光政一個不思進取的酒囊飯袋,最喜的便是受人追捧,把他捧得越高,摔得就越慘。”
周霆與點醒了他,往後他一點即通,從前高風亮節的人也學會了和光同塵,與時舒卷[貳]。
沈緹意繼續說道:“你對袁光政的打壓逆來順受,並且處處替他打點,投其所好,甚至主動放下身段,給他府上的寵妾賀壽,結為金蘭之交,好從她嘴裏套出袁光政為人不齒之事。”
“樁樁件件,這樣深謀遠慮,你分明手握令袁光政永世不得翻身的證據,鄭臨益,究竟是誰打亂了你的計劃,才將你變得畏首畏尾?”
“公主,”鄭臨益不答反問,“多年未見,周公近來可好麽?”
“先生一切安好,”沈緹意道,“他知你前來,囑托我多留心大人的近況。”
“改日我會親自登門造訪。”
直至此刻,鄭臨益進門時寸步不讓的模樣已經大改,他捏了下鼻梁骨,才叫人覺出強硬外表下不易察覺的疲憊:“我與袁光政和其光、同其塵,是為了我心中的公允,可袁光政死到臨頭,我才發覺,他那強搶為妻的可憐女子,竟是因我被推入煉獄的胞妹。”
*
袁府。
鄭臨益落座正堂,隨意與袁光政寵妾說著話。
倏地,遠處傳來一串急促的腳步聲。
一個小丫鬟疾奔而來,未語淚先流,“樂夫人菩薩心腸,求您讓大夫看看我家主子......”
“大膽,”那素來在袁光政面前千嬌百媚的樂夫人罵起人來,竟也不輸村頭潑婦,“賤|蹄子,也不看看這是什麽場合,那半死不活的病秧子治不好了!”
鄭臨益深谙樂夫人在袁府中說一不二的位置,袁光政被她哄得暈頭轉向,這個女人唯一欠缺的,只有正妻之名。
袁光政多年前便娶了妻,但盡管鄭臨益時常來走動,也不曾見過那位總督夫人一面。
“不是我狠心,”樂夫人終於意識到自己言行有多失態,這回便放柔了聲音,但那刻薄的字句仍舊刺耳,
“鄭年蘊肚皮鼓不起來,也學不會乖巧溫馴,經年累月厚著臉皮賴在府上,總督不喜,能怪何人呢?”
那小丫鬟聞言,不再求情,擦凈眼淚便轉頭退了出去。
倒是鄭臨益,自從聽聞總督夫人的名字後便匆匆告別,他勉力維持著禮數,表現出雲淡風輕的模樣,才沒有讓樂夫人發現不妥。
鄭臨益一路留意四周,快步追上那低聲抽泣的丫鬟。
“姑娘!”
那丫鬟茫然地回頭,不確定叫的是不是她。
“鄭......鄭大人有何事?”
“你家夫人本名可是‘鄭年蘊’......”鄭臨益緊握雙拳,語速不受控制地加快,逐字確認名姓、年紀、籍貫時自己都不敢相信。
他不曾錯過找到的許多個鄭年蘊,但沒有一人,這樣貼合。
“不錯......”
“快,帶我去見她,避著點人。”鄭臨益面色急切,無法形容的喜悅在眼角眉梢炸開,難為他在此刻還記著正房的日子並不好過,莫要令其徒增煩擾。
“好、好,奴婢這就帶您去。”
*
“我家主子近來越發疲乏了,恐怕......無力招待鄭大人,若是怠慢了大人,還請您莫要怪罪。”
小丫鬟進門請示主人,得到應允後又不放心地加上幾句,鄭臨益卻沒在聽,他跨入門檻的腳步極緩,沒來由地有些近鄉情怯。
“是鄭大人麽?”門裏傳來一道輕柔的女聲。
鄭臨益聽見那道聲音,生生頓住了步伐,下一瞬迫不及待地奔向堂屋,見到了說話的人。
“......”
鄭年蘊正奇怪何人如此失禮,一擡目卻將話音收住。
堂屋靜默良久。
鄭臨益看著鄭年蘊的神情一點點冷下來,自己卻是悲欣交集:“阿蘊,我找了你十餘年,當初是兄長不好,沒趕得及......”
“與袁光政同流合汙的人,是不是你?”鄭年蘊打斷了他的話,她的語調聽起來咄咄逼人,尾音卻發著顫。
過往她可以什麽都不在乎,但她不能接受,她又敬又愛的長兄,居然和折磨她十年的渣滓混在一起。
鄭臨益張了張嘴,沒有開口。
他原本的計策,是將袁光政繩之以法,但牽扯到鄭年蘊身上,袁光政往後抄家滅族的重刑,令他不得不重做打算。
倘若鄭年蘊知曉內情,她必然寧死也要袁光政伏法,所以,他不能說。
等了許久也沒等到答案,鄭年蘊走入內室,拿出一個雕琢精巧的方盒,當著鄭臨益的面打開。
裏面是一只頗為粗糙、有了年頭的毫筆,既辱沒了那巧奪天工的方盒,也比鄭臨益如今使用的不知低廉多少。
鄭年蘊拿起那毫筆,兩手用力將其彎折,“啪”一聲,筆身斷成兩截。
鄭臨益垂首看著那支斷筆,少年時的往事歷歷在目。
十多年前,從他察覺爹娘有將妹妹出賣於人的念頭後,他就時時留意他們的一舉一動。
“你們憑什麽這樣對她?鄭年蘊今年才八歲,你要她扔到哪兒去!只要我念一日書,就不會讓她失學;我有一口飯吃,就不會短了她的。有我在,你們休想把她帶走!”
向來和順的他把更幼小的妹妹護在身後,第一次急赤白臉地與爹娘爭吵。
家中窮苦,他小小年紀就頂著烈日、抵著寒風雨雪跟人上山采藥,掙來的那丁點錢沒想過買零嘴吃,全給了家裏,只求他們不要將鄭年蘊拋棄,妹妹上不了學堂,他就一撇一捺帶著她識文斷字。
鄭臨益永遠記得那日,他在山上看見了一簇小花,知道小丫頭一定會喜歡。為了給鄭年蘊編個漂亮的花環,他不過耽擱了半個時辰回家,便就此與還不滿十歲的胞妹分離。
“願以此物,寄思與汝,”看起來蒼白孱弱的鄭年蘊握著毫筆,彎折的動作仿佛耗盡了她的力氣,“哥哥,每次等不到你下課,我就照你說的,用這根筆寫字,這樣就仿佛你依然在陪著我,但我想,我現在不需要它了。”
“因為我沒有哥哥了。”
鄭年蘊手一松,斷筆落地,那十年如一日的思念,就像她面上連成線的淚珠,被她悄無聲息地抹去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“公主,在下大理寺丞楊旌,”一名約莫不惑之年的大臣走入內府大堂,此人既不推諉也不爭辯,只例行公事般解釋道:“大理寺歷年均於入秋前舊案堆積,為免延誤秋後問斬,查案耗財費力,一時未能周轉,臣已將寺中賬簿一並帶來,絕非弄虛作假,懇請公主過目。”
沈緹意依言接過簿冊翻看,心中想起周霆與昨夜對她說過的話。
“據我所知,朝中欠款未結的有幾撥人。”周霆與在素白紙上寫下一道橫。
“第一種,是事出有因、銀子都花在刀刃上的人。這些人欠下的數額不大,但必然經年帳上有名,朝廷發放俸祿有限,他們無法改變現狀,苦不堪言,而你,就要做這個救他們脫離苦海的活菩薩,施以恩惠。”
沈緹意思量片刻,“大理寺上下宵衣旰食,實乃砥柱中流,欠款一事楊大人無須掛心,食君之祿,分君之憂[壹],大梁不能寒了人心。”
楊旌聞言一怔,他到這來,早已做好了如往年一般有苦說不出的準備,現下反倒挨了一頓誇。
“此乃微臣分內之事,多謝公主體恤。”
有驚無險。
楊旌跨出內府大門時心中還默念著這四個大字。
難道,真如他人所說,這位公主就是一只虛張聲勢的紙老虎麽?
可她切切實實看了賬本,那些話聽著也像肺腑之言。
也罷,楊旌決定不再深想,這躲不開扛不起的擔子總算是卸下了。
*
第二名入堂的大臣,顯然沒那麽好對付。
“公主,我所借款項只用於荊州事務,去歲荊州瘟疫大作,死傷無數,足有萬餘人,荊州元氣大傷,絕無私用公款之事,望公主明鑒。”荊州鎮守鄭臨益道。
同楊旌一樣,鄭臨益也呈上了一本記載詳實的縣志,幾乎無可挑剔。
沈緹意細細地看,終於開口:“鄭大人,你給出的縣志的確找不出錯漏。”
“既然如此,”鄭臨益謙謙有禮地應道,“便請公主再給些時日,臣一定將餘款還清。”
“這本縣志找不出錯漏,但荊州總督袁光政交到我手上的,可就不一樣了。”
鄭臨益身為鎮守,與荊州總督共事多年,兩者各執一詞,必然有一方心懷鬼胎。
“觀其年份,兩本縣志出自同一時段,為何一本雜亂無章、一本井井有條?”
沈緹意命人取來另一本外形相差無幾的縣志,攤開在鄭臨益跟前。
鄭臨益反應出人意料地快,“我此番代總督前來,早已將舊賬逐一清理,做足萬全準備才敢面聖,這本過時的縣志,不知是哪路煽風點火的宵小作亂,公主萬不要被小人迷惑!”
沈緹意一時無言,話已經說得夠清楚,這人是不見棺材不掉淚那一掛的,既然這樣,她也不介意把那層窗戶紙挑破。
“當年,荊州有個青年剛升任鎮守,便發覺與自己共事的同僚完全不是一路人,此人行事陰險,昏庸暴虐,與其共事的前幾任鎮守皆不勝其苦。”
“這人起初容不得這等奸詐小人擋在前路礙眼壞事,因而他決定同此人較量一番,哪怕撞個頭破血流,後來卻被一人勸阻......”
鄭臨益聽著沈緹意言語,心中竟自然而然地接上她話裏的未盡之語。
“此人是小人不假,若是整垮了他,臨益,你能保證後來居上者就是正人君子麽?不如找出他致命的弱處——袁光政一個不思進取的酒囊飯袋,最喜的便是受人追捧,把他捧得越高,摔得就越慘。”
周霆與點醒了他,往後他一點即通,從前高風亮節的人也學會了和光同塵,與時舒卷[貳]。
沈緹意繼續說道:“你對袁光政的打壓逆來順受,並且處處替他打點,投其所好,甚至主動放下身段,給他府上的寵妾賀壽,結為金蘭之交,好從她嘴裏套出袁光政為人不齒之事。”
“樁樁件件,這樣深謀遠慮,你分明手握令袁光政永世不得翻身的證據,鄭臨益,究竟是誰打亂了你的計劃,才將你變得畏首畏尾?”
“公主,”鄭臨益不答反問,“多年未見,周公近來可好麽?”
“先生一切安好,”沈緹意道,“他知你前來,囑托我多留心大人的近況。”
“改日我會親自登門造訪。”
直至此刻,鄭臨益進門時寸步不讓的模樣已經大改,他捏了下鼻梁骨,才叫人覺出強硬外表下不易察覺的疲憊:“我與袁光政和其光、同其塵,是為了我心中的公允,可袁光政死到臨頭,我才發覺,他那強搶為妻的可憐女子,竟是因我被推入煉獄的胞妹。”
*
袁府。
鄭臨益落座正堂,隨意與袁光政寵妾說著話。
倏地,遠處傳來一串急促的腳步聲。
一個小丫鬟疾奔而來,未語淚先流,“樂夫人菩薩心腸,求您讓大夫看看我家主子......”
“大膽,”那素來在袁光政面前千嬌百媚的樂夫人罵起人來,竟也不輸村頭潑婦,“賤|蹄子,也不看看這是什麽場合,那半死不活的病秧子治不好了!”
鄭臨益深谙樂夫人在袁府中說一不二的位置,袁光政被她哄得暈頭轉向,這個女人唯一欠缺的,只有正妻之名。
袁光政多年前便娶了妻,但盡管鄭臨益時常來走動,也不曾見過那位總督夫人一面。
“不是我狠心,”樂夫人終於意識到自己言行有多失態,這回便放柔了聲音,但那刻薄的字句仍舊刺耳,
“鄭年蘊肚皮鼓不起來,也學不會乖巧溫馴,經年累月厚著臉皮賴在府上,總督不喜,能怪何人呢?”
那小丫鬟聞言,不再求情,擦凈眼淚便轉頭退了出去。
倒是鄭臨益,自從聽聞總督夫人的名字後便匆匆告別,他勉力維持著禮數,表現出雲淡風輕的模樣,才沒有讓樂夫人發現不妥。
鄭臨益一路留意四周,快步追上那低聲抽泣的丫鬟。
“姑娘!”
那丫鬟茫然地回頭,不確定叫的是不是她。
“鄭......鄭大人有何事?”
“你家夫人本名可是‘鄭年蘊’......”鄭臨益緊握雙拳,語速不受控制地加快,逐字確認名姓、年紀、籍貫時自己都不敢相信。
他不曾錯過找到的許多個鄭年蘊,但沒有一人,這樣貼合。
“不錯......”
“快,帶我去見她,避著點人。”鄭臨益面色急切,無法形容的喜悅在眼角眉梢炸開,難為他在此刻還記著正房的日子並不好過,莫要令其徒增煩擾。
“好、好,奴婢這就帶您去。”
*
“我家主子近來越發疲乏了,恐怕......無力招待鄭大人,若是怠慢了大人,還請您莫要怪罪。”
小丫鬟進門請示主人,得到應允後又不放心地加上幾句,鄭臨益卻沒在聽,他跨入門檻的腳步極緩,沒來由地有些近鄉情怯。
“是鄭大人麽?”門裏傳來一道輕柔的女聲。
鄭臨益聽見那道聲音,生生頓住了步伐,下一瞬迫不及待地奔向堂屋,見到了說話的人。
“......”
鄭年蘊正奇怪何人如此失禮,一擡目卻將話音收住。
堂屋靜默良久。
鄭臨益看著鄭年蘊的神情一點點冷下來,自己卻是悲欣交集:“阿蘊,我找了你十餘年,當初是兄長不好,沒趕得及......”
“與袁光政同流合汙的人,是不是你?”鄭年蘊打斷了他的話,她的語調聽起來咄咄逼人,尾音卻發著顫。
過往她可以什麽都不在乎,但她不能接受,她又敬又愛的長兄,居然和折磨她十年的渣滓混在一起。
鄭臨益張了張嘴,沒有開口。
他原本的計策,是將袁光政繩之以法,但牽扯到鄭年蘊身上,袁光政往後抄家滅族的重刑,令他不得不重做打算。
倘若鄭年蘊知曉內情,她必然寧死也要袁光政伏法,所以,他不能說。
等了許久也沒等到答案,鄭年蘊走入內室,拿出一個雕琢精巧的方盒,當著鄭臨益的面打開。
裏面是一只頗為粗糙、有了年頭的毫筆,既辱沒了那巧奪天工的方盒,也比鄭臨益如今使用的不知低廉多少。
鄭年蘊拿起那毫筆,兩手用力將其彎折,“啪”一聲,筆身斷成兩截。
鄭臨益垂首看著那支斷筆,少年時的往事歷歷在目。
十多年前,從他察覺爹娘有將妹妹出賣於人的念頭後,他就時時留意他們的一舉一動。
“你們憑什麽這樣對她?鄭年蘊今年才八歲,你要她扔到哪兒去!只要我念一日書,就不會讓她失學;我有一口飯吃,就不會短了她的。有我在,你們休想把她帶走!”
向來和順的他把更幼小的妹妹護在身後,第一次急赤白臉地與爹娘爭吵。
家中窮苦,他小小年紀就頂著烈日、抵著寒風雨雪跟人上山采藥,掙來的那丁點錢沒想過買零嘴吃,全給了家裏,只求他們不要將鄭年蘊拋棄,妹妹上不了學堂,他就一撇一捺帶著她識文斷字。
鄭臨益永遠記得那日,他在山上看見了一簇小花,知道小丫頭一定會喜歡。為了給鄭年蘊編個漂亮的花環,他不過耽擱了半個時辰回家,便就此與還不滿十歲的胞妹分離。
“願以此物,寄思與汝,”看起來蒼白孱弱的鄭年蘊握著毫筆,彎折的動作仿佛耗盡了她的力氣,“哥哥,每次等不到你下課,我就照你說的,用這根筆寫字,這樣就仿佛你依然在陪著我,但我想,我現在不需要它了。”
“因為我沒有哥哥了。”
鄭年蘊手一松,斷筆落地,那十年如一日的思念,就像她面上連成線的淚珠,被她悄無聲息地抹去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